您的位置:首页>家居 >

日本排核水新闻事件当天,我们观察到这些商业模式

2023-08-28 19:57:20    来源:紫竹商业评论

​ ​


(资料图)

2023年8月24日当地时间13时,计划排放30年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启动排海。这一天,我们观察到这些商业模式:

01、流量狂欢

日本核水排海启动同时,很多媒体现场直播,自媒体随后从各种角度解读、讨论,有科普的,有夹带私货的,有传谣的,有辟谣的……总之,这次核水排海又带来了一次流量狂欢。

流量狂欢背景下,如何赚钱?我们观察到两种模式,一是直接赚钱的是能实现流量变现的内容媒体,二是能实现流量圈粉到私域流量的商业机构媒体——每种态度,都可以精准筛选出每一种情绪的大众。

02、民众反应

因为各种媒体的多轮传播,民众出现三种代表性情绪:

(1)焦虑:担心不可知的核污染,尤其是对未来充满担忧;

(2)愤怒:对于向海洋排污的日本充满了愤怒;

(3)智力自我优越感,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嘲笑对于以上两种情绪的民众,高高在上地俯视他们因为焦虑和愤怒采取的行动。

这三种情绪,都可能成为商业流通领域的目标受众。

03、商业行动

凡有焦虑和愤怒,必有商业机会。

商业行动中,最没创意的是“抢盐”模式,当然,这种商业行动的目标受众群体,绝大多数符合《乌合之众》一书中所描述的——

群体不善推理,却急于行动;

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,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;

有时,在某种狂暴的感情——譬如因为国家大事——的影响下,成千上万孤立的个人也会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的特征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,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。

当天,商业流通渠道开始了日本核废水抢盐行动,多地超市、网店盐断货,于是,更加剧了抢盐行动。

​抢盐者自我暗示逻辑基本是这样的:

第一,现在买到的都是核水没排海前的生产的;

第二,万一现在我不买,都被抢光了,自己真想买买不到,或者涨价了,不如现在买;

第三,反正盐又不贵,又没有存放难度。

总之,很明显,只要有新闻事件,就是消费主义的机会——消费主义已经深入民众骨子里,而且,对于很多民众,本来就只是缺乏消费理由,出现任何事件,总要先想想“要去买点什么东西”,最终主动筛选出比如——板蓝根、口罩、退烧药、抗原试纸,或者盐。

只要有消费理由,就能消费,只要消费了,就能获得安全感。

而事实上,应对焦虑,安全感就是特效药,从这个角度看,民众抢盐的心理治愈功效大于实物价值。

昨天,也见到了另外一种营销商业模式——也是针对心理焦虑的,那就是贩卖核辐射计量报警仪!

​感觉这核辐射计量报警仪其实和销售抗原试纸、还有疫情期间那个“氧保夹”属于同一种定位——我们用通俗方式理解一下,抗原试纸,既不治病也不防病,而且可能还不准确,最终还要以医院测量为准,“氧保夹”以及“血氧仪”是医院用的,身边要有抢救设施和医生,仪器报警后马上抢救,确实可以救命。

但是,在“消费了=防护了”的固有理念下,民众当然认为买了备着,没什么损失,而不买却可能有不可知的损失。

认为,每一个新闻事件,都能带动消费,也是不错的良性循环,更何况,民众购买的商品并不贵,还有心理治愈价值,这就没有太大问题。只要不是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商品,就没必要太多打击民众的消费欲望,更没必要嘲笑消费者——不理性消费的背后,可能是满足了心理治愈的需求。

当然,不想参与心理和情绪消费,也可以参与流量狂欢,比如,继续讨论、科普,并从中获得收益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